ㄚ亮資訊網站 首頁
ㄚ亮 經典文學名著 主題館
著作權 聲明
相關連結:
更新日期: 2007/2/9 ㄚ亮的留言版
敬告讀者:
《解說愛麗絲 鏡中奇緣》一書到了去年七八月左右,僅寫了不到一半,目前暫時擱置,如果今年順利的話,可能要到年底後才有機會全心投入這本書的整理,全力工作七~八個月的時間,才有機會在 2008 年底的時候出書,大致情形說明如下:
- 第一本書的寫作在一年半的時間內累積的專職工作天數超過 210 天(閱讀、查證、排版等等),其中每天的工作時數幾乎都超過 15 個小時,加上購買相關的書籍資料以及出版,整個成本花超過兩百萬台幣。然而書不能廣為銷售,無法支撐「用心整理寫作」所需要的資金現實面。
- 只要是「經典」的東西,都值得花費巨大的工夫,好好加以「重新」整理。隨便亂寫的書本充斥,幾乎可說只是純粹的商品而已,牟利才是目的。
- 目前需要籌措資金,才有辦法再專注於第二本 Alice Book 的寫作。
《解說 愛麗絲漫遊奇境》一書的勘誤表 | 補充資料 | 寫作過程
新書預告--《解說愛麗絲 鏡中奇緣》
《解說愛麗絲 鏡中奇緣》已經在作業當中,預計十月初完成,順利的話,將會在11/4/2006 發行首版。至於是否按照原版的古典風貌印行硬式燙金紀念版(有紅色、深墨綠色、以及深藍色等三種封面顏色),則要看讀者的反應,所以也可能只印行一般的平裝本。
由於第一本書的經驗,這次的內容和排版將有如下的調整:
- Tenniel 的插圖將置入文章之中。
- 維持英文本文左頁為主,中文則在右頁的部分;但若因為插圖或解說文字的緣故,則英文部分會跨越到右側的頁面上。
- 段落編號將以更明顯的反白方式來標示。
- 段落間的解說文字,將以淺色框括起來,以便和作品本身清楚區分。
如果讀者有任何的意見,請不吝指教,來信請寄到 aliang@aliang.net 或是寫在留言版上,謝謝。
勘誤表(ERRATA)
- page 2, line 11: 「. . . 但現在也有唸作 “Dogson”。」修改為「. . . 但現在也有唸作 “Dojson”。」原寫法會讓讀者誤以為音標是 [-g-],而我所要說的發音如 general 一字裡的發音。
- page 17, line 3: 補漏字「第」→ 「第四章:當 Alice 把 Bill 踢出去後,. . .」
- page 27, 圖接近中央處的 “Storking” 漏了字母 “l”,正確拼法為 “Storkling”。
- page 58 數第三行:「色,的那副模樣真是名副其實的 . . .」移除贅字「的」。
- page 92, 倒數第九行解:說注釋裡重複打了兩個「有」字,正確的句子是「. . .半睡半醒之間,所以有 . . .」
- page 119, line 4: 用國字注音來標示法文讀法裡,將「ㄒㄚ」修正為「ㄒㄧㄚ」才符合注音的正確標法。
- page 148 最後一行的年份打錯了:(取材自 1989 年版)更正為(取材自 1898 年版)。
- page 293 第 24 段後面的解說文字裡,刪除贅字「女」→ "Pray" 亦即 . . .。
- page 333 倒數13行,刪除贅字「緊」:「願我們靈魂緊的熱情纏繞著你」 → 「願我們靈魂的熱情纏繞著你」。
- page 391 由商周出版的發行日期「2005 年 15 月 . . .」更正為「2005 年 8 月 15 日 . . .」
討論
- page 180/181 第 4 段裡的 explain yourself 是毛毛蟲要 Alice 解釋剛剛在第 3 段所說的話。由於 Alice 認為自己已經變成了其他人,所以在第 5 段回答說 I can't explain myself, because I'm not myself.
- page 182 第 22 段(英文頁接到 page 184)有句英語是比較奇怪的:“I can’t remember things as I used.”。請教過的美國人都不知道這樣的用法,認為應該要有 to 才對,也就是完整的句子應該是 “I can‘t remember things as I used to.”,不知是否當時的英國,這樣的講法(指省略掉 to)是平常的?也因為沒有 to,所以有中譯本的翻譯變成了「我記不得自己使用過什麼東西。」單純就這句的意思來說,就是記憶變差了,至於差到什麼程度,則要看前後文所講的內容了。這裡 Alice 說她記憶變差了,毛毛蟲問她記不得什麼東西時,Alice 回答說朗誦 how doth the little busy bee 時,結果唸出來的內容變了。
《解說 愛麗絲漫遊奇境》一書的排版說明
這本書是我第一次的寫作,也是我第一次排版(整本書籍),面臨許多排版上的考驗,以致於最後沒能將插圖和本文擺在一起。
插圖和本文並置應是最好的處理方式,但是面臨到「左側英文頁」和「右側中文頁」的平衡問題,有些困難,加上插圖也有解說的文字,更容易拉大這種左右失衡的現象。(這裡先預告下一本書會將插圖和本文擺置在一起)
這本書由於解說很多,有些解說篇幅多到干涉了本文,不過部分過長的詩篇,在最後的排版階段,移到了章節後面當作附錄。
關於這部名著或對於 Carroll 本人還有許多流傳的說法。但我在書裡以提供明確而肯定的資訊為主,有爭議或沒有明確的佐證文獻者,僅視為一般的稗官野史(或今日所謂的八卦)。
這裡提出其他的事件供讀者參考,明確的資訊仍待釐清,讀者應有所判斷,不必直接相信和接受。
- 有一說是 White Rabbit 影射的是 Alice 的父親 Henry Liddell,故事裡從 Alice 面前跑了過去的場景,可能是說明 Henry 在校園 (Church) 裡走動。
這個說法還蠻合理的,不過是否真的是 Carroll 原來講故事時,真的是這樣想的,需要更多的佐證,否則只是其他人的合理推測而已。
- 有個說法是「開懷貓」(Cheshire Cat) 代表的是 Alice 生活中的那隻 Dinah。在第六章後半,Tenniel 畫的開懷貓所坐臥的樹,很像 Christ Church 裡的一棵樹 (現在還存在),有說 Dinah 常會爬到這棵樹上,但這種講法是否像是華盛頓砍櫻桃樹那樣,可能是後人捏造出來的呢?
此外,七月四號那天講的故事並沒有 Cheshire Cat 這個故事裡的人物,而是後來為了出版才增加出來的劇情,是否 Carroll 心裡真的是以現實生活的 Dinah 來構思的,其實是有疑問的。
- 大概是最近的二十年,出現了指稱 Carroll 是個戀童症 (paedophile) 以及吸毒的相關討論。一般人喜歡直接接受這樣的講法甚於花時間去全盤瞭解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建議讀者用平常心並避開以八卦的方式來看待這類的討論。
由於這兩個議題涉及的層面相當廣,而且是近代才提出的看法,除非有相當的瞭解,否則很容易扭曲事實,所以這裡並不研究討論這兩個議題。
- 第八章開頭把白玫瑰漆成紅色的這件事,可能和英國歷史上的 Wars of Roses (1455-1485) 有關,玫瑰戰爭是英國的內戰 (civil war),兩大家族爭奪英國的王位。當時並沒有「玫瑰戰爭」這樣的說法,據說是在十九世紀時上演莎士比亞的《亨利六世》的歌劇時才開始通用起來。
我還聽到一種講法,說是 Carroll 的這個劇情預測了中國的文化大革命。到底 Carroll 是否真的影射了英國的 The Wars of Roses,要看看學者們的講法,但一般的稗官野史多會這樣流傳;至於預測中國的文化大革命,我倒是想到了 Jonathan Swift (1667~1745) 也在名著 Gulliver's Travels 裡面預測了火星 (Mars) 有兩顆衛星,
沒想到在這本著名的小說裡隨便編出來的故事,卻在 1877 年由 Asaph Hall 證實火星確實有兩顆衛星,分別命名為 Phobos 和 Deimos (希臘神話裡他們的爸爸就是戰神 Ares,也就是羅馬神話裡稱的 Mars)
書裡的兩種植物

毛地黃(foxglove),5/4/2006 攝於塔塔加上東埔停車場往塔塔加小隊的太平巷柏油路邊。漫遊奇境的插圖裡有這植物,作者 Carroll 還在《幼兒版愛絲漫》一書裡介紹這種植物是 foxglove。
南橫的向陽工作站也有許多毛地黃,盛開時,整片的花看起來很漂亮。
|


故事第四章小狗和變小的 Alice 玩耍,提到 Alice 躲到 thistle (薊) 的後面,插圖也有畫出來,台灣也有這種植物,這兩張分別攝於新落成的向陽工寮,以及附近的路徑上。
|
這本書的寫作並不參照其他的中文書籍,而且是在面臨各種不確定因素的情況下,由個人所出版發行。估計在 2004 年 10 月到 2006 年 3 月底的寫作期間,累計的實際工作天數超過 210 天,而每天的平均工作時數則在 10 小時以上。
書本裡的每一個細節都是由筆者親自處理,包括所有的打字、排版、和印刷接洽。之所以耗費如此巨大的工夫來寫作,無非是求內容能盡善盡美。
各種不確定的因素下寫書:
- 進度緩慢,不確定能否完成這本書。
- 在不確定是以電子書或印刷書來出版的情況下完成寫作。
- 不確定如何取得圖片和插圖的來源。
- 不確定如何賣書,以及稅務相關問題。
除了現實的出版行銷問題之外,寫作過程所考慮的問題有:
首先談談這部經典作品的著作權問題:世界上最早的著作權應該就是英國的 1842 Copyright Act (著作權法案),規定了著作權有效的保護期限是下面兩種情形裡期限最長的那個:
Carroll 死於 1898 年,7 年後是 1905 年,而《愛麗絲漫遊奇境》和《鏡中奇緣》分別發表於 1865 和 1872,42 年後分別是 1907 以及 1914 年,都比 1905 年的期限要長。英國在 1911 頒布了新的法案取代原來的 1842 法案,將著作權延伸到作者死後五十年。
《愛麗絲漫遊奇境》的著作權在新法案以前就過期了,而第二部《鏡中奇緣》卻因為新法案而延長至 1948 年後才過期。
至於插圖部分,因 John Tenniel 死於 1914 年,所以著作權在 1964 年以後才過期。
第一次的寫作,需要瞭解和著作權相關的問題,於是購買了章忠信所著的《著作權法的第一堂課》一書,約略看了一次。
Martin Garner 出版的 The Annotated Alice 一書是本重量級的參考書,但我的參考方式不是直接翻譯人家的東西(這是需要授權的),我必須自己先讀懂,並且參考網路和其他書籍的講法和資料,再以自己認為可以讓中文讀者讀懂的方式來解釋。
特別要聲明的是,這類參考資料並不包括中文目前現有的書籍,因為我早就發覺裡面的內容大都很有問題。但即使某些英文網站資料,也是要留意裡面的講法。
原則上,中文的文字不使用「俏皮」或「火星」等類的文字,也儘量求文字讀起來順暢。
- 副詞類的字彙,中文翻以「. . . 地」,但這時的「地」應該發音為(ㄉㄜ˙)
- 「哪」(ㄋㄚˇ)用在疑問句;和「那」字(ㄋㄚˋ)區分使用。(按:「那」(ㄋㄚˇ)字也可以作疑問用,但本書不予採用)
- inch,foot 等長度單位的中文一律採用沒有口字旁的,英寸,英尺等,都採用相同的形式
捨棄只是名字的混淆翻譯名稱,有許多這類的名字直接採用原文。一些特殊人物的翻譯名稱則是自己想出來的,如 Dodo 翻譯為「兜兜鳥」,Cheshire cat 翻譯為「開懷貓」,《鏡中奇緣》裡的 Humpty Dumpty 翻譯為「夯(ㄏㄤ)蛋」等
插圖的取得來源一直是個困擾,雖然著作權已經過期,但掃描自目前的解說書籍卻也值得商榷,最後決定以高價標得許多原出版社 MACMILLAN 公司早期(十九世紀或二十世紀初)的書籍,然後以其中 1898 年 PEOPLE'S EDITION 作為圖片掃描的依據。
MACMILLAN 三種版本裡,原來為紅皮封面的版本圖片最大,PEOPLE'S EDITION 稍小一些,1907 年以後出現的袖珍本更小,所以可以說有「大」、「中」、「小」三種尺寸。
這本解說書籍的插圖大小是根據 PEOPLE'S EDITION 亦即「中」的版本,以一比一的大小來印刷的。
詢問過印刷廠之後,購置了一整套 Adobe CS2 Premium,並以 InDesign 自行排版,由於頁數頗多,折衷後滿字數每頁 810 字,總計 392 頁,加上目次,版權頁,序等的 12 頁,總共有 404 頁。
寫作過程中發現不同版本的文字出入相當大,於是開始在網路拍賣上找尋早期出版的書籍作為校正的依據(插圖也是採自 1898 年的版本,進一步圖形處理,以求最美觀的印刷)。
由於購得許多不同的版本,也瞭解到原來的出版商所發行的不同版本,文字已經有些出入,甚至有的改變是發生在原作者 Carroll 死後多年 (1907) 才開始發行的袖珍版本,不知道是否為原作者死前的本意。
由於標得的這些書籍是在 2005 年底到 2006 年初這段期間,因此文字作過多次的校正,再加上確定的排版格式,整本書的文字校正過十餘次。
2006 © by ㄚ亮資訊網站